鐵路信號集中監測系統(原鐵路信號微機監測系統),即俗稱電務系統的“黑匣子”。
鐵路信號集中監測系統是保證行車安全、加強信號設備結合部管理、監測信號設備狀態、發現信號設備隱患、分析信號設備故障原因、輔助故障處理、指導現場維修、反映設備運用質量、提高電務部門維護水平和維護效率的重要行車設備,做到統一規劃,統一實施,與聯鎖、閉塞、列控、TDCS/CTC、駝峰等系統同步設計、施工、調試、驗收及開通。
系統的工作原理是:首先,把系統的自動控制器中的感應裝置設置在鐵路道岔軌道上。一旦下雪或結冰,感應裝置就會有感應,同時把通過自動控制器把信號傳送到電源供給的總配電盤上,配電盤上的電源通過電源連接系統,把電流送至電拌熱帶上,拌熱帶開始發熱,熱量傳遞到道岔上,道岔升溫,冰雪消融。一旦感應器感應到道岔沒有冰雪,它再通過自動控制器把信息傳送到電源供給的總配電盤上,配電盤自動關閉電源,從而實現自動控制。
鐵路防災安全監控系統是專門為高速鐵路遇到風、雪、雨等災害情況實施監測的系統,由于鐵路線路的特殊性,風、雪、雨等自然災害對鐵路行車的影響,會由于具體的地形地貌,鐵路的防護措施等而變化,因此達到災害等級的風、雪、雨災害不一定會影響到鐵路運行,而未達到災害等級的風、雪、雨氣候條件卻有可能影響到鐵路運行。因此鐵路防災安全系統的建立,不僅是對風、雪、雨氣象條件的監測,而是要對實測數據、歷史數據、氣象預報數據、經驗數據等多種數據的綜合處理,提供告警預警。
系統能夠接收管轄區內的各監控單元上傳的風速風向、降雨量、異物侵限等監測信息和設備工作狀態;對風、雨、異物侵限等災害的監測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處理,根據災害強度,生成各類報警、預警信息以及相應的行車管制預案并在工務終端上生成文本、圖形顯示及音響報警;同時,將風、雪、地震、異物侵限等災害的報警、預警信息以及相應的行車管制預案傳送至調度中心防災終端。
2000年,中國開始推廣列車電氣化改造。鐵路部門在甄選多家國內電量傳感器生產廠商后,選擇“天立”作為合作伙伴,針對列車電氣控制系統的數據采集需求開發適合的產品。
隨著我國鐵路裝備技術跨越式發展,鐵道客車取消發電車供電而采用直流供電系統,減少燃油消耗,可實現節能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目標。鐵路電源是鐵道旅客列車供電系統的關鍵部件,其能否正常工作直接關系到旅客列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。
“天立”通過對內燃機車安裝機車當量公里記錄儀,來記錄機車在不同線路區段運用中各種工況的負荷情況,結合機車的質量檢測科學確定機車檢修的梯次周期結構,進而提高機車的可靠性,減少機車檢修成本。
機車當量公里記錄儀由以下兩部分組成:
(1)車載部分車載部分包括記錄儀主機板及傳感器。主機板的作用是實時記錄機車運行信息及負荷分布信息。傳感器的作用是采集機車主發電流和電壓信號、柴油機起動信號、電阻制動信號,對這些信號進行電氣隔離,并處理后輸出計算機送主機板;
(2)地面部分地面部分包括地面數據管理分析系統和便攜式數據轉儲器。地面數據管理分析軟件的作用是接收轉儲器轉來的主機板記錄數據,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。處理分析結果可查詢、打印,并且地面數據管理分析軟件還能夠對轉儲器進行數據設置,從而實現轉儲儀對主機板初始化設置。便攜式數據轉儲器的作用是接收主機板記錄數據,將記錄信息傳送地面計算機并可以設置主機板初始信息,顯示主機板記錄數據。
機車當量公里記錄儀誕生后,與齊齊哈爾、沈陽、西安、成都、株洲等內燃機車裝備商配套,大量運用在眾多調車作業、廠礦轉運、局段貨運中,并顯著提高了內燃機車的運行可靠性和檢修成本。但隨著電氣化普及程度的廣泛提高,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許只能科技博物館才能瀏覽到這歷史的轍印了。